<sup id="oq0i2"><small id="oq0i2"></small></sup><rt id="oq0i2"><optgroup id="oq0i2"></optgroup></rt>
<acronym id="oq0i2"></acronym><acronym id="oq0i2"><small id="oq0i2"></small></acronym>
<acronym id="oq0i2"></acronym>
  
中文版  |  蒙文版
當前位置:首頁>規劃計劃>歷史規劃
日期:2012-03-13 10:18  來源:臨河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  錄入:web  
    
臨河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(五)
 

第十章  創新驅動,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

 

第一節  科技與人才

 

一、推進關鍵領域的科技創新

統籌各類科技資源,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,引進一批國內外先進技術,研發一批關鍵、共性技術,推廣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術,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,推進優勢行業、重點企業技術進步。圍繞臨河區的工業主導產業,引進和開發核心關鍵技術,改造提升傳統工業,并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技術支撐。以農業科技項目為支撐,加速新品種的選育和新技術推廣,引進優質高產多抗小麥、高油高產多抗向日葵等優良品種資源,重點開發和運用噴灌、滴灌和微灌農業節水技術、農業生物技術、農業信息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、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、農業設施工程技術、農業環境控制及資源替代技術等,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。

二、加快建立科技創新體系

緊密結合主導產業發展,建好工業集中區、農業科技中心和農業科技園區,引導科技創新要素向園區、集中區集聚,建立實驗室、技術研究中心、行業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,在主導產業的領軍企業都要建起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,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,使這些企業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,并通過技術創新服務、產學研服務、特色產業集群共性服務,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。加強與科研院所、央企合作,爭取其分支機構落戶我區,形成高科技項目實驗、示范及成果轉化基地。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,積極創建科技園區和特色產業基地,改善科技基礎條件和基礎設施,實現資源共享,提高科技活動的保障能力。

三、建設科技示范工程

通過組織實施各項科技示范工程,增加科技投入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。實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、科技特派員創業工程、企業創新主體示范工程、科技信息服務工程,不斷完善科技服務體系;建設科技創新產業鏈示范工程、星火富民工程、糧油豐產工程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,加快科技進步。

四、加強科教普及

認真貫徹落實《科普法》,積極實施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》,圍繞“節約能源資源、保護生態環境、保障安全健康”的主題,面向未成年人、農民、城鎮勞動者、領導干部和公務員,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。公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,形成科學、文明、健康的社會風尚。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力度,建成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(科技館),主要公眾活動場所都建有科普畫廊,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畫廊的建設經費要單獨列入財政預算。鼓勵多元化社會資金投入,支持科普事業。

五、全面推進人才戰略

堅持擴大人才總量與提高人才素質相結合,堅持市場機制運作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,堅持人才結構調整與經濟結構優化相適應,全面提高人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創業水平,建設引進人才的“綠色通道”,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并重,重點引進一批工業科技方面的高層次人才,在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起博士工作站,以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為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獻計獻策。建立有利于人才穩定和人才聚集的人才管理機制,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、發揮潛能的良好社會環境。重點建設黨政領導、企業管理、專業技術三支人才隊伍,廣泛培養高技能的技術工人和農村實用人才,形成特色優勢產業人才高地。

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進行專業輪訓、崗位培訓,全面提升全區黨政人才的綜合素質。進一步加大事業單位公考招考力度,招錄一批文秘、會計、教師、醫護等急缺專業高校畢業生,進一步加大對儲備人才管理力度,使他們盡快發揮出自己的作用。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,遵循人才成長規律,抓好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骨干人才、優秀中青年人才和各類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,充分發揮市場對專業技術人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,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。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,培養一批具有開拓性的鄉土人才,帶動農民群眾致富。發揮現有人才作用,積極引進人才,力爭成為人才凈流入區。到2010年,各類人才隊伍總量達到5萬人。


第二節  教育和文化

 

一、大力發展學前教育

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,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,形成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格局。按照城市發展規劃,提高公辦幼兒園的比例,在金川學校、一完小、八一學校等學校建設標準化的公辦幼兒園,新開發的小區幼兒園要由教育部門統一管理,以公辦模式辦學。加強農村學前教育,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,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。要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。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,按照學前教育機構配置標準,逐步將公辦幼兒園教師納入編制管理。擴大幼兒教師編制,優先招聘高質量幼兒教師。全面普及學前教育,到2015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,學前三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5%以上。

二、均衡發展義務教育

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。首先確保硬件設施的均衡配置,到2015年實現“雙高普九”,達到區域內優質均衡。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,均衡配置教師、設備、圖書、校舍等各項資源,并向薄弱學校、農村學校傾斜,切實縮小差距,整體提高薄弱學校、農村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,著力解抉擇校問題。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。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發展要求的教育課程體系,優化教學手段和評價機制,全面推進素質教育,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。

合理規劃全區中小學布局結構,確保老百姓有學上,上好學。按照市委和政府提出的“一市三區、兩個組團”構想,“十二五”期間,臨河區在西區建設金川學校,擴建臨河九中,新建匯豐學?;緷M足西區中小學入學需求;中心城區遷建臨河九小,進一步提高九小吸吶學生能力,緩解熱點學校入學壓力;在八一工業園區內建設完成八一學校;合并中山學校和城關中學;臨五路北布局1所完全小學。

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。在2011年全面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任務的基礎上,“十二五”期間,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各類專項資金,對全區學校進行標準化校園建設。城區所有學校完成塑膠操場建設;全區學校全部完成水沖廁所改造。進一步補充教學儀器設備,更新教育教學設施,提高教育轉給水平,提升中小學信息技術普及程度,初步實現教育現代化。

三、提升高中教育質量

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,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,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,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8%以上。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,配齊師資和設施,為學校開展音樂、體育、美術、通用技術及綜合活動課程提供條件。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,提高課程的選擇性,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,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、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。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,擴大優質高中資源。

四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

以服務為宗旨,以就業為導向,開展技能型勞動者的培養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,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,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。通過多種渠道、多種方式參與終身學習,在全社會形成重學習、愛學習,建設學習型機關、學習型企業、學習型社區、學習型村組的良好氛圍。完善職業教育支持政策,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,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。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,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。以提高質量為重點,加強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,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,提高職業學校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畢業生就業率。

五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

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建設,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。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,落實培訓經費,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。實行區域內教師定期交流制度,切實提高農村學校、薄弱學校師資水平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。

完善教師進出機制,嚴把進出口關,加快緊缺學科老師、幼兒老師招聘力度。通過公開招聘,每年從師范院校擇優聘用100名本科及本科以上畢業生,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學歷結構、專業結構、年齡結構,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。在中小學開展正高級教師職務(職稱)評聘工作。

提高教師地位待遇。嚴格落實教師績效工資,落實和完善教師醫療、養老、住房等社會保障政策,完善津貼補貼標準,對農村教師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、評優獎勵等方面予以傾斜,逐步加大對“ 十佳校長”、“百佳教師”及優秀骨干教師表彰獎勵,維護教師隊伍穩定。

六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

履行統籌規劃、政策引導、監督管理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,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務體系,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。建設現代學校制度,推進政校分開、管辦分離,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和行政管理模式,完善管理制度,減少和規范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,明確學校的辦學權利和責任,健全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。

七、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

加大經費投入力度。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、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,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保障,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。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,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,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。嚴格按照法律規定,依法保證教育經費“三個增長”。根據教育教學基本需要,制定并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,確保在2012年達4%。著力化解城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和高中學校債務,保證學校健康運轉。

八、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

臨河城區內新建大型綜合文化體育培訓中心,改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件,提高精神產品的供給水平和質量。加強“兩館”建設,保證“兩館”工作經費均列入本級財政預算。建成室內外體育活動場館,建設博物館,建成多功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打造具有特色的河套文化產業基地。加強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建設,社區文體活動室面積要達到80平方米以上。實施全民健身計劃,設立全民健身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,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,努力改善群眾性健身活動條件。大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,每年舉辦一次“消夏文化藝術節”,每年舉辦一次大型農民運動會和一次農民文藝匯演,組織開展各類大型文體活動和文化“三下鄉”活動,加強文化市場的執法檢查,增加執法人員的數量,提高執法水平,投入執法經費,進一步凈化文化市場。

 

第三節 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

 

一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

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,不斷提高人民道德素質水平,培育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,提高整個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。認真貫徹《公民道德實施綱要》,全面規劃市民素質建設,培育市民顧全大局、團結協作的風格,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品質,誠實守信、博采眾長的風范,培養市民頑強拼搏的奉獻精神,知難而進的敬業精神,扶貧幫困的關愛精神,崇尚節儉的奮斗精神,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,倡導科學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,采取領導帶頭,教育領先,服務創優,文化導向,管理從嚴的方式,創建文明示范窗口,文明單位、文明社區,加快文明城市建設,以實際行動迎接自治區兩個文明現場會在臨河召開,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道德素質和全社會的文明程度。

二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

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,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。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,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、生動活潑、安全和諧的政治局面,大力推進政務、廠務、村務公開,發揮工會、共青團、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,進一步做好民族、宗教和僑務工作?!柏瀼啬信降然緡?,堅持兒童優先原則”,“貫徹落實《婦女發展綱要》和《兒童發展綱要》,保障婦女平等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利,依法保障兒童生存權、發展權、受保護權和參與權,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發展。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,發展基層民主,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、知情權、參與權、監督權。完善村民自治,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。

建立和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,加快建立政府管理力量與社會調節力量互聯互動的社會管理新模式,重點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,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全部達到500平方米以上,新建小區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。進一步加強“一個中心、兩個站”建設,全部社區均建立社區文化服務站和衛生服務站。推進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,實現市區、街道辦事處、居委會三級聯網。注重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,使社區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,在維護社會穩定、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。

完善利益協調和社會矛盾疏解機制。構建信訪、調解、綜治“三位一體”的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機制,建立健全信訪維穩長效機制,夯實維穩基礎。動員全社會齊抓共管,加強對各類矛盾、問題和隱患的分析研究,綜合研判社情輿情,正確分析把握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,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。

二、全面推進法治建設        

加強黨風廉政建設,堅持標本兼治、綜合治理、懲防并舉、注重預防的方針,建立教育、制度、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。推進反腐倡廉體制和機制創新,強化政府專門機構和社會監督,保障公民的檢舉權、控告權、申訴權。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,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。全面搞好普法教育,增強全市人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。堅持依法治區,加強法制建設,加強司法監督,促進司法公正,維護司法權威,規范司法行為;繼續實施五年普法規劃,加強法制管理教育,廣泛開展法律進機關、進鄉村、進社區、進學校、進企業、進單位等“六進”活動,提高全民法律素質。認真組織開展創建平安和諧臨河活動,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,大力推進社會安全防控體系建設,著力構建社會治安長效機制。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犯罪活動,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依法打擊經濟犯罪,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,加強食品、藥品市場監督、管理體系建設,新建藥品監督管理中心,強化基礎設施建設,保護群眾的消費安全。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,加強安全生產工作,加大民爆用品、?;飞a企業生產經營及消防安全的監督檢查力度,堅決消除各類安全隱患。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類防災救災體系建設,制定并落實好防洪防震防疫病等應急預案,有效防止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。

 

第四節  深化改革

 

推進農村綜合改革。完善土地征用補償機制,在確?!霸猩钏讲唤档?、長遠生計有保障”的前提下,先安置后搬遷,采取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、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,推動土地使用權依法、自愿、有償流轉,開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規?;洜I;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村莊規劃,“拆小村,并大村”,加快土地流轉,并使土地經營逐步向龍頭企業、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種養大戶集中。

創新招商引資政策。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內外大企業的投資熱點,精心論證一批投資規模大、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、好項目,形成重大項目“策劃一批、推進一批、實施一批、建成一批”的梯度推進格局。改善投資軟硬環境,加快制訂和完善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的稅費政策和項目用地、供水、供電保障政策,簡化審批程序,提高工作效率,建立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,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,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。

大力發展中小企業。進一步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,突出解決中小企業發展融資難問題。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,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專項資金,積極組建信用再擔保公司,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;設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,加大了對金融機構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補償力度,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。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,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、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網絡,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服務。

加快發展非公經濟。擴大特許經營范圍,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產業、基礎設施、市政公用事業、社會事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,保護民間投資者合法權益。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合法權益。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、誠實守信、健全管理,實現健康發展。

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。按照統一配置、定額管理、監管并重、良性運行的原則,建立健全高效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。加快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,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。逐步建立水權分配體系和配水、用水定額管理制度,健全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。建立不同來源、不同用途的水價核算體系,完善水價形成機制。培育發展水權交易市場,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,制定完善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,規范水權轉換辦法,嚴格監督機制,建立水權交易市場,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,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配置。

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。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,以優化發展環境為目標,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。改革行政審批制度,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,簡化審批手續,減少審批項目;推進政務公開,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;深化政府機構改革,合并職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部門,規范各種類型辦事機構,提高運行效率;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績效工資制度改革。

 

第十一章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

 

第一節          加強實施組織領導

 

將科學發展思路和真抓實干精神結合,形成以區政府牽頭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強有力實施組織體系。一是成立領導小組。成立以區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“十二五”規劃實施領導小組,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,負責科學管理和統籌實施“十二五”規劃,及時有效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,跟蹤、督促、檢查各項任務落實情況,并將規劃的嚴肅性與項目實施的靈活性相結合、近期發展與長遠發展相結合、相對集中與適度分散相結合,分領域、分階段落實本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和任務;二是加強執行監督。加強規劃實施執行的監管力度,提高規劃的權威性、嚴肅性和實施的強制力、約束力。各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動態監測和跟蹤檢查,及時發現問題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。三是開展中期評估?!笆濉敝衅?,對規劃實施總體情況進行回顧小結,形成評估報告,按程序提交區人大常委會審定。四是抓好規劃宣傳。重點深入宣傳規劃總體思路、發展目標和重要舉措,宣傳貫徹規劃精神,在全區上下形成貫徹實施規劃的濃厚氛圍。

 

第二節  拓寬投融資渠道

 

圍繞項目帶動戰略的實施,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項目帶動長效機制,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,保障項目融資需求,拓展融資渠道,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。

招商引資。繼續實施招商引資首位戰略,發揮招商引資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,積極引進高科技、高附加值、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,促成一些大項目、好項目、戰略投資項目落戶。

上級投入。緊盯國家最新投向,有的放矢地篩選、開發、包裝一批產業項目、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項目,加大攻關銜接力度,力爭大項目擠進國家投資計劃“盤子”。

金融貸款。鼓勵設立為民間投資服務的信用擔保機構和貸款擔?;?,扶持擔保公司做大做強,積極構建與貸款擔保機構合作的橋梁,在鞏固傳統抵押貸款模式的基礎上,探索倉儲抵押、企業聯保、產業基金擔保、專利技術及商標權抵押等模式,擴大貸款,爭取各種股份制商業銀行、證券公司、保險公司在臨河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,構建金融機構功能互補、充滿活力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。

民間融資。引導民間資本有序、合法進入投資領域,設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,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,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機制;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,為民間融資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、擔保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等;鼓勵、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,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,推動非公有制市場主體準入機制改革,凡法律、法規未禁止或限制的行業,均允許民間資本公平進入,支持民營企業創立品牌、創新技術、提升管理。

城建投融資。建立職能清晰、分工明確,以城市資產和資本為融資載體,以城投公司為操作平臺的“產業化發展、市場化運作、企業化經營、法制化管理”的新型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。建立持續的城建資產與資源注入機制,不斷擴大城市建設投融資主體的資產規模、現金流量,提高資產質量和運營能力,初步實現自然資源資產化、存量資產資本化、行政資源一體化。

 

第三節  著力優化發展環境

 

通過提升政策吸引力、服務親和力、文化感召力,增強與加速趕超發展相適應的區域軟實力,促進項目引進落戶臨河。

優惠寬松的政策環境。重點在稅收、用地等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優惠的政策環境。對項目落戶工業園的,視投資和用地規模對企業給予獎勵,并負責拆遷和“通路、通水、通電、通有線電視、通電話、通寬帶網”。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突出作用的重特大項目,采取一事一議辦法確定土地獎勵額度。三是榮獲稱號獎勵。對新獲得國家馳名商標、中國名牌產品稱號、新獲得自治區著名商標或自治區名牌產品稱號的分別給予獎勵。四是金融投貸獎勵。

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。培育零障礙、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服務環境,重點為企業提供證照換發、年檢年審等服務。新上招商引資項目和新上重點工程項目,由區有關部門全程代辦審批立項、工商注冊、稅務登記、土地紅線圖、林業許可證、施工許可證、勞動用工、消防、環保與建筑相關的各類證照等,對全程代理服務項目及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,做到及時協調處理,重大問題移交行政效能監察窗口妥善辦理。

投資放心的周邊環境。把社會治安作為放心投資的第一環境,構筑覆蓋全區的社會安全預警網絡和應急反應體系,對涉企“三亂”行為有報必查、有查必果,嚴厲查處涉企案件,堅決打擊地痞地霸,對強行參工參運、索拿卡要、阻工鬧事、阻撓重點工程建設的從重、從快處理,對突發性事件,隨發生、隨排查、隨調處、隨上報,為客商投資、企業經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。

建設服務型政府。一是強化宏觀職能弱化微觀管理。強化宏觀戰略引導、平衡協調、政策規范職能,改變政府微觀管理經濟的基本方式,凡能由市場調節、企業自己決定、中介機構能提供服務的事項,強化間接管理和事后監督,充分發揮行政規劃、行政指導、行政合同的作用,建立動態評估機制。二是建立符合區情的公共服務模式。在公共服務支出中以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為主;在公共服務消費方面兼顧公平與效率;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構建多元化、社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;在服務總體水平上,提高公共產品的總量與質量,使公平服務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。三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體系。加強公用設施建設,積極發展義務教育和公共醫療衛生保健事業,健全社會保障體系,開放公共服務市場,在一定范圍內允許社會組織和企業進入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,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。

 

第四節  加快經濟轉型升級

 

一、優化結構,加快經濟轉型升級

“十二五”期間是我區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時期,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結構優化期、轉型升級期和加速發展期。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,轉型的立足點要由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主導型經濟轉變?!稗D型”體現數量的要求,追求的是速度和規模,主要解決產業規模小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,要在更高層次上做強工業,做大城市,進一步擴張總量?!吧墶斌w現質量的要求,追求又好又快,主要解決產業層次低的問題,提升傳統優勢產業,培育新興產業,提高經濟發展質量。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,特別要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努力實現在結構不斷優化,資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,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基礎上的經濟增長。

調整經濟結構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,要做好五個方面的結構調整。一是產業結構調整,在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,大力培育新型產業,形成多元發展、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。二是投資結構的調整,投資結構是優化產業結構、轉變增長方式的根本所在,要引大聯強,集中精力引進和建設一批高附加值、高新技術和牽動力強的大項目。三是分配結構調整,增加對民生的投入,提高居民收入,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,逐步營造“收入跑贏GDP”的局面。四是要素結構調整,引進人才,合理開發人力資源,引進技術,增強企業創新能力。五是城鄉結構調整,提升小城鎮有公共服務功能,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,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、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有序轉移,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。

二、擴大開放,拓寬資源配置領域

堅持“引進來”與“走出去”相結合,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的能力,鼓勵高新技術產品、農畜產品出口,實施以質取勝戰略。提高出口商品質量擴大煤炭、有色金屬等資源性產品進口,加強與蒙古在資源開發方面的合作,擴大資源性產品進口規模,發展煤、銅資源精深加工,提高進口資源的加工水平,同時大力發展服務貿易、跨境旅游、國際物流等外向型產業。201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要達到5億美元。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,充分利用沿海發達地區人才、高新技術、高端產業優勢,以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為載體,積極承接先進生產力轉移,在著力引進大型項目的同時,注重引進為大項目配套的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,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,實現合理分工和優勢互補。

牢固樹立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資源流動觀和市場配置觀,實施“南聯北開、東承西引”資源開發戰略,向南打通利用鄂爾多斯煤、氣資源通道,進而連接關中成渝直達北部灣;向北引進蒙古國的煤、銅資源;向西利用阿盟、烏?;べY源,連通策克口岸和新疆的鐵路公路通道;向東承接環渤海沿海等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,引資、引智、引技術,吸納先進經營理念,通過大范圍、寬領域、多層次配置資源,突破資源瓶頸,培育新型產業。要充分利用水資源,圍繞能源、化工、冶金、生物制藥等依水產業,通過減量化、再利用的“水循環”,建設節水型社會,開展權益化、市場化的“水交易”,發展資源化、優勢化的“水經濟”。

三、統籌發展,推進一體化進程

積極推進西部經濟一體化,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,充分發揮交通、區位、水資源、農畜產品及產業優勢,積極主動地融入呼包銀經濟區和以呼包鄂為核心的沿黃產業帶,在資源共享、基礎設施、產業分工等方面進行對接和互補,承接呼包銀、呼包鄂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,健全互動合作機制,做精做細合作項目,相互促進,互為支撐,共同發展,在差別競爭、錯位競爭中實現新突破。統籌產業發展、基礎設施、生態環保、公共服務等要素,促進資本、技術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,加快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,共同打西部經濟區。

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,發展一批資源優勢明顯、產業特色突出、服務功能完善、要素集聚能力強的小城鎮。將小城鎮的發展同農牧業產業化經營、工業園區建設、農村服務業發展相結合,優化布局,改善環境,擴大規模,提升質量,使其成為促進農村結構調整和轉移農村人口的重要載體。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,推進制度創新,建立有利于人口產業向城鎮轉移的新機制。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突破,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,加快建設農村經營體系;以工補農,以城帶鄉,通過工農業的統籌發展,帶動城鄉一體化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,建設以土地置換為核心新農村試點,整理后的土地實現規模經營,集中規劃建設中心村,改善農民居住條件,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。加大對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,努力改善農村生產、生活條件,促進農民市民化、農業企業化、農村城市化。

四、完善功能,強化基礎設施建設

按照適度超前、統籌規劃、合理布局、優化配套、完善功能的原則,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,為臨河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。圍繞打造百萬人口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,以棚戶區改造為突破口,加快新區建設,帶動舊區改造,啟動雙河區建設?!笆濉逼陂g,城市建設重心向雙河鎮轉移,相應地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配套。一是與城市化推進同步,大力開發以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為主住宅建設,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要達到36平方米。二是要加快城鎮交通體系建設,新建居住區、工業集中區、大中型公共鎮內部道路體系。三是加強城鎮燃氣管網建設,全面完成長慶―烏海―臨河集中供氣項目,提高管道燃氣覆蓋率。四是城鎮集中供熱,實施供熱管網建筑密集區全部實現集中供熱,城鎮供熱普及率達到95%以上。五是改造老城區給排水設施,合理規劃、加快推進城鎮水源、水廠和水網等供水設施建設。六是開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,按照管網優先,廠網配套的原則,推進雨污合流管網系統改造,不斷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能力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%。七是完善生活廢棄物收運處理體系,“十二五”末基本實現垃圾收集容器化、運輸密閉化、作業機械化、處理無害化。八是加大對公園、廣場、城市出口、主要街景綠化,提高道路綠化率,加快城區防護綠帶建設,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35%。

五、項目突破,加大固定資產投資

臨河區仍屬于投資拉動型經濟,必須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,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,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快速發展。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內外大企業的投資熱點,圍繞我市的重點產業以及生態、交通、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,精心論證一批投資規模大、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、好項目,不斷充實項目庫,形成全區重大項目“策劃一批、推進一批、實施一批、建成一批”的梯度推進格局。招商引資是增加投資的主渠道,要依托臨河區位、市府、資源、交通、人文、基礎設施等優勢,創新招商引資政策,改善投資軟硬環境,加快制訂和完善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的稅費政策和項目用地、供水、供電保障政策,吸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。創新招商引資方式,全方位、寬領域、多層次地定向招商、中介招商、以商招商、網上招商,引大聯強,集中精力引進一批高附加值、高新技術和牽動力強的大項目;繼續加強投資環境建設,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建設;樹立為投資者著想、為投資者解難的觀念,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,簡化審批程序,提高工作效率,建立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,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,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,吸引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向臨河區聚集。



 
           
主辦:臨河區人民政府辦公室 承辦:臨河區政務服務局
蒙ICP備13003680號    政府網站標識碼:1508020002    蒙公網安備:15080202000021號
網站地圖    網站支持IPv6
電話:0478-8526765
<sup id="oq0i2"><small id="oq0i2"></small></sup><rt id="oq0i2"><optgroup id="oq0i2"></optgroup></rt>
<acronym id="oq0i2"></acronym><acronym id="oq0i2"><small id="oq0i2"></small></acronym>
<acronym id="oq0i2"></acronym>
{关键词}